【關於死亡的四堂課】大限將至,末期疾病患者看到腳下剩餘的一段路,可做的似乎只是等待被時間推向生命盡頭。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助理教授鍾一諾教授(Prof. Roger Chung)卻認為,死亡旅程不應該是被動的一條直線,過程中仍有自主選擇,可以把自己和親人帶到截然不同的結局。
「香港人對死亡仍有忌諱,但死亡必然會來,一旦來到,我們往往準備不足。」Roger留意到,大多數人知道自己被診斷為臨終病人時未有及早下考慮到財產處理、晚期護理、喪禮安排、遺體處理等事宜,到自己喪失精神行為能力時或死後,這些義務和責任往往落到照顧者身上。
即使有意及早為死亡做準備,社會規限亦令人根本無從選擇。部分國家制定「持久授權書(Lasting power of attorney)」,容許大眾就自己一旦失去自主意識的情況預先做抉擇,涵蓋事項小至起居飲食選項,大至護理服務和生命垂危時應否搶救。然而,本港目前法律框架中的持久授權書主要支援財產分配,對那些真正影響生活質素的大小決定,反而未能處理;預設醫療指示更是未被立法的。
而更多的人,根本不知道自己有選擇。Roger外公生前癌細胞擴散,醫生當時向他的外婆建議進行入侵性手術治療,「那些手術對較年輕患者可能仍有用,但對90多歲的公公根本不能延長太多壽命,更大可能會造成傷害。」他驚覺很多末期病人被游說接受成效不彰的治療,最終承受更多痛苦地死亡,歸根究底是基於對末期疾病的誤解,不知道存在紓緩治療甚至選擇拒絕治療等選項:「如果你知道的話,情況會否不同?不知道的話,可能是社會根本不鼓勵你認識, 我們的社會文化不討論死亡。」
為了讓大眾了解生死之間的旅程,Roger發起四堂《生死教育系列》公眾講座,由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主辦,香港中文大學知識轉移項目基金支持,題材涉及生前訂立遺囑、遺產處理、預設醫療指示,到死後的殯儀和成為「無言老師」捐贈遺體作教學用途,藉討論提醒我們,即使面對死亡,仍可保有自主和尊嚴,更希望當社會對生死議題有更廣泛了解時,進一步由下而上推動相關政策。「我們見到現實情況是,太多人死得好慘、好辛苦。其實我們有選擇,預設醫療指示是其中一種,自己決定『我想這樣過身,獲得這樣的護理』。講到底是把討論回歸到生活質素、對病人的尊重。」
《生死教育系列》公眾講座第一課「無言老師給我們的生死課」,將於5月15日(六)舉行,由鍾一諾教授主持、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防腐師伍桂麟先生任講者,解說遺體捐贈的意義和理念,亦探討當中的人道理念。講座將設網上轉播,更多詳情和其餘公眾講座資料可參閱:https://www.sphpc.cuhk.edu.hk/post/%E3%80%90%E7%94%9F%E6%AD%BB%E6%95%99%E8%82%B2%E3%80%91%E5%85%AC%E7%9C%BE%E8%AC%9B%E5%BA%A7%E7%B3%BB%E5%88%97?lang=zh
Comentarios